马素平诗情画意南粤行

文章来源:缺血性肠炎   发布时间:2020-5-21 13:46:21   点击数:
  

从寒冷的胶东半岛烟台到温暖如春的南粤广州,三个半小时的飞机瞬间转换成功。

二十多年后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心中满是感慨。改革开放中期因为在农行国际业务部工作,来过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多次,学习、参观和业务交流,是工作关系的缘由。这次再来却是因为文学的缘由,是来参加送金融书画文化下基层活动,赴先前到来的画家、文友们的创作之邀。

又是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傍晚之时抵达《金融文坛》杂志社在河源市野趣沟风景区内的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杂志社的领导、画家和文友们在位于林中楼阁的餐厅久侯多时啦。客家人的散养鸡、竹筒米饭等山珍野味和我带来的烟台红富士大苹果,南菜北果相映成趣,这自酿的金樱子野生果酒口感甜美,有别于家乡的“张裕解百纳葡萄酒”,“干杯!”大口吃菜,大口喝酒,顿解旅途疲惫之态,微醺之时坐观光小览车回房就寝。

是夜,与女画家同寝室,与在工行退休的名画家苏留英老师一见如故。去年我的文友王国政兄写过一篇文章《画家苏留英》,我看过印象颇深,那时我就羡慕国政兄认识的女画家那么有“档次”,悄悄地把女画家视为偶像。如今见到画家姐姐,人如其文,我竟没有一丝的陌生感,我们谈家庭、谈创作、谈人生,相谈甚欢直到午夜。

这夜是我生平出差在外第二次和层次较高的女性同寝室,巧合的是这两位受到我钦佩的女性,名字后面都有一个“英”字。第一次是在32年前,时任长岛县农行会计出纳科科长的我,年初到烟台市行开年度决算报表汇总审核会,住在市教育局招待所,同寝室早已住进了一位姓张名秀英的老师。那年她已经46岁,是头年中央成立讲师团,把她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过去的。时年她申请来到了我们烟台,为这的高中教育进行师资培训。我在烟台开会几日,每天晚上回寝室都会看见她坐在写字台前伏案疾书,案头那高高的一摞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与她齐眉,她不时地信手拈来。待休息时,她会亲切地与我交谈,当得知我没有进过大学深造,还替我因在海岛生活没有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而惋惜。同时还高兴地告诉我这次同行中有两位年轻的同事要到长岛去支教,以后海岛的文化教育会得到重视的。她鼓励我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印象最深的是,有天晚上她带我到招待所五楼顶层,通过他们科学院赠送给烟台市教育局的天文望远镜,观看“哈雷彗星”。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我的眼睛贴近望远镜时,我仿佛与天空接近了许多,尽管那个哈雷彗星模糊不清,还不如我们站在地面上仰望星星看得那样清,但这毕竟是七十六年才能出现的一次神奇景观,一般人不借助天文望远镜根本看不到,哈雷彗星的确是颗“明星”。记得看完“明星”回到寝室,张秀英老师笑着对我说:“我们赶不上下次了,你还能赶上。”我也笑着迎合张老师到:“但愿我能长寿。”那年我23岁,是年的1月8日。

写张秀英老师这段虽是话外题,但今天来看,在此后的32年里,无时无刻都会有她的身影在我脑海飘过,不高的个子、白皙的肤色,一口标准的京腔。她学识渊博、平易近人,那些中肯的话语也一直激励着我。啊,历史太长,长的让我年过半百还在怀想她的音容笑貌。时光太短,短的让我恍惚苏留英老师就是那个张秀英老师。我不禁问自己:这次我和苏留英老师相遇,莫不是在我退休后幸福再出发之际,又遇到了一个启迪人生的长者?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翠鸟鸣叫,缕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倾撒在我们身上,桔香园、丹枫园、森林度假村、野趣沟里的晨景绚丽多彩。沿着迤逦山路,观赏着我们在北方看不见的树木,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znm.com/cyzl/10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