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熟练掌握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肠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肾癌,卵巢癌等中西结合诊断治疗。在运用中医,化疗,微创,生物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熟练掌握内科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出诊地点:大德路总院东区七楼肿瘤门诊
目前大肠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尽管西医术后有化疗、放疗等方法,但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在70%,由于术后微小肿瘤转移灶的存在,有40%~50%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失去再治愈的机会。研究认为中医治疗肠癌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病灶,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配合手术具有防治术后复发与转移,对化疗、放疗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大肠癌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偏重于整体调整,但抑瘤作用较弱,副作用较小,费用较便宜;而西医治法中的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祛邪、抑邪的作用较强,但手术、化疗、放疗副作用明显,这些毒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了化疗、放疗的完成及临床疗效的提高,且费用较贵。为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根据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特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
一、把握切入点,分期施治
大肠癌的治疗目的包括早中期及晚期可切除病灶的患者防止术后复发与转移,晚期不能手术切除者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针对围手术、化疗,或放疗期与相应治疗后所表现的病理特点为切入点,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围手术期,防治术后并发症
肠癌术后常伴便秘、肠梗阻、肠粘连合并症,往往会延迟术后愈合及后续的治疗,西医没有较好的方法,在围手术期可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以减轻术后并发症。因为肠癌术后可出现脾胃失调、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的病理,结合“六腑以降为和,以通为用”的特点治疗,以减轻或消除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身体状况的恢复,为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创造条件。
围化放疗期,减毒增效
化疗药物有效率偏低,且伴毒副反应,肠癌常用化疗方案除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外,还有如奥沙利铂的周围神经毒性,伊力替康所致的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性腹泻等特殊表现。由于化疗药物在用药期间易致脾胃运化、升降失调,化疗后易损及脾肾,致气血亏耗的特点。根据脾胃为中焦升降之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骨生髓”的生理特点及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遇冷则加重的病理表现,在化疗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治疗,即化疗过程中以和胃健脾防治消化道副反应,化疗期间以补脾益肾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以温益气通络防治相关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
放疗属于直肠癌局部治疗,放疗后常出现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急性副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晚期肠道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肠壁纤维化和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肠管局限性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等。放疗所致的急性副作用类似于中医热毒表现,在放疗期间临床表现为脾胃不和、湿热下注肠络及膀胱,中医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以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提高放疗通过率。放疗后易出现虚实并存,治以补脾益肾、益气养血、利湿化瘀。手术、化放疗后,防治复发与转移
中医学强调“正虚邪实”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作用,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又《医宗必读》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即脾肾亏虚,复因感邪致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流注大肠,气机阻滞,瘀血内蓄,湿、瘀日久形成积块而发为肠癌。湿瘀为基本病理因素,癌毒成为一种致病因素,正虚邪盛,癌毒侵肝犯肺而为转移。有学者回顾分析近11年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和用药情况,认为大肠癌患者与脾虚关系尤为密切,并与肾虚、湿、瘀、毒有关;在临床用药方面,以健脾益气治本,兼及补肾,并配合解毒、化瘀、祛湿。
大肠癌术后、化放疗后复发与转移,归属于中医“病复”、“传舍”等范畴。由于大肠癌根治术及辅助化放疗后耗伤气血,机体脾肾更虚;术后癌毒未尽是转移发生的关键因素,残存之余毒不断耗散正气,正虚则其抗癌毒的能力下降,导致癌毒扩散;尽管手术切除病灶,但湿瘀病理因素尚存,湿瘀是癌毒扩散和转移的适宜土壤与环境,“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也”;由于大肠与肺存在经脉络属,与肝存在相克关系,又“肺朝百脉”、“肝藏血”,故癌毒易出现肺肝转移。鉴于大肠癌手术及化放疗后存在脾肾亏虚、癌毒蛰伏、湿瘀内蕴的特点,为防治复发与转移,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既病防变,分别治以补脾益肾扶正、搜剔逐邪抗癌、祛湿化瘀使癌毒无所稽留;同时,先安未受邪之肝、肺二脏,防患于未然。因中医药具有疗效较好、价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长期服用,维持治疗防治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
晚期肠癌,带瘤生存
?由于晚期大肠癌易合并肝、肺多发转移,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病变部位多且患者一般状况较好者,因手术不可全切,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虽然延长了生存期,但价格昂贵。可以选择血管介入栓塞,非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微创减瘤后,与化疗协同祛邪,并配合中药整体调整,扶正减毒,做到了“祛邪不伤正,养正不助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以期带瘤生存。
二、辨病与辨证,合理论治
在内的证型变化特点,辨证施治。尽管中医毒副作用较小,但在临床上具中医治疗肿瘤模式为辨病与辨证,辨病即选择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癌或抑癌活性的清热、解毒、利湿、理气、化瘀单味药、中药注射液、口服成药以治疗。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包括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体应用抗癌药物时恐伤正气,故在围手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因手术、化疗、放疗属于中医祛邪治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气亦有损伤。因此,中医治疗不再辨病以祛邪,而是以辨证为主;而在手术、化放疗后的中医维持治疗,因恐病复而治以扶正抗癌,以辨病结合辨证治疗。
三、内外并用,针药兼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
由于大肠癌术后、化放疗期间及之后患者多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胃肠常不能受纳汤药,或所服药物吸收不全。又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为了避免口服药物胃肠不耐受,或内外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可以外治法来协同治疗。外治法包括针灸、中药外敷、外洗等,体现了简、便、效、廉的特点。如以针刺、电针防治术后呃逆、腹胀、尿潴留,以中药外敷防治术后肠梗阻;以灸法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消化道副反应,中药敷脐防治含铂类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中药煎汤浸泡防治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如需转载和分享,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消除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