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多次大出血和穿孔罕见病例

文章来源:缺血性肠炎   发布时间:2020-10-15 22:06:22   点击数:
  

本文为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历资料

患者男,25岁,9年前被诊断出患有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波及整个结肠。在随后的几年中,UC对美沙拉嗪的反应越来越不佳,患者接受了两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与硫唑嘌呤。

23岁时,由于病情严重恶化,呈糖皮质激素依赖性,除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外,还启动了英夫利昔单抗的治疗,但不幸的是,该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反应也不理想。

患者接受了共3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pouch—analanastomosis,IPAA)(I期:结肠全切除与回肠造口术;II期:完成直肠切除术+IPAA+回肠回肠造口术;III期:回肠预防性造口)。

I期手术提示病理溃疡性结肠炎,术中探查见小肠正常。

手术后第10天,患者回肠造口排泄物增加、呕吐和发烧。CT证实了广泛性肠炎(图A,见下)的存在。

图A、图B、图C

实验室检查显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为9.6g/dL(正常范围11.5-15.0g/d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7g/L(正常范围40-55g/L)]。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上升[分别为20.3mg/dL(正常范围5mg/dL)和21mm/h(正常范围15mm/h)],提示活动性炎症的存在。

艰难梭菌、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CMV)为阴性。

患者接受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包括万古霉素,甲硝唑)和经验性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并获得了肠胃外营养支持。

但不幸的是,患者的症状仍然出现了恶化,回肠造口处出血,患者呕血,然后最终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急诊CT显示严重的广泛小肠增厚。上消化道镜检查发现整个食道、胃(图B)和十二指肠多个深溃疡。为了确定深溃疡的原因,对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活检。

诊断为何

A.机会性感染(CMV或EBV)

B.克罗恩病

C.缺血性胃肠疾病

D.UC相关性全肠炎(UCrelatedpan-enteritis)

答案揭晓

正确答案是D。病理显示隐窝异常,固有层有密集的混合细胞浸润,还可见大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D和E),CMV和EBV为阴性。

图D、图E、图F

病理提示UC相关性全肠炎,且无任何类似于克罗恩病或缺血性胃肠道疾病的特征。

静脉给予甲基泼尼松龙60mg/d后,病情好转。之后,在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下,患者顺利出院。

出院后,患者仍然反复出现肠梗阻。随访内镜检查显示所有深部溃疡均已治愈(图F和G,见下)。

图G、图H、图I

由于肠梗阻严重,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二次手术中发现先前的重度肠炎导致了多个旧穿孔(图H和I)。

切除病灶并将其送检,病理检查显示结果与UC相关性肠炎一致(图J,见下)。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并完成了整个IPAA。在6个月的随访中未见任何并发症。

图J

总结

UC相关的全肠炎(UCrelatedpan-enteritis)是一种罕见的结肠严重并发症,常在结肠切除术后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据推测,在严重或难治性UC中,即使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大量的T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会术后持续存在,并转向攻击小肠和上消化道。

UC相关性全肠炎的内镜下特征类似于UC(弥漫性、浅表性和溃疡性黏膜炎,且可见黏膜呈脆性、颗粒状,可见多口疮)。

该病例为第一例报道的UC相关的全肠炎的多发性深溃疡,因此很难把它从病毒感染里区分出来,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是鉴别要点。

该病历展示了严重的UC相关性肠炎可以表现为内镜下的多处深溃疡,深溃疡也可能进一步发展导致大出血和穿孔。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LingnaYe,ZhinongJiang,QianCao.MassiveBleedingandPerforationWithEndoscopicMultipleDeepUlcersinaPatientWithUlcerativeColitisAfterColectomy.,(4):-.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znm.com/cyzl/10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