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缺血性肠炎 发布时间:2020-11-25 17:36:53 点击数: 次
一针疗法之脏腑病证经验总结(二)第一章:胃脘痛指以脐以上,剑突心口以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多见于胃痉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胃痛的病位在胃腑。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起居不时、感受寒邪等均可引起胃痛。一:至阳或灵台主治:各种胃病,至阳,灵台也多常用针刺或者针后拔罐。治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按压时应嘱咐病人进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提高疗效。穴意:《灵枢》:“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为阳气最多之意,按之可散寒温胃止痛。二:中脘主治:对急慢性胃痛都有效,对急性胃痛效果更好。穴意:中脘是胃的募穴,是胃腑之气输注的部位,又是腑之会穴,胃痛是六腑病,六腑属阳,中脘在腹部,腹部属阴,所以胃痛针胃的募穴中脘。三:内关主治:既能理气止痛,又能和胃止呕,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最为适宜。穴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一穴通心包和三焦两条经,内关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心痛就包括胃痛,所以内关穴是治疗胃痛及所有胃病的常用穴。四:足三里穴意: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不仅所有的胃病可用足三里,六腑病可用足三里,而且所有的脾胃病,不论是其寒热虚实,也可用足三里。足三里和膏盲、涌泉这三穴都可以主治百病。五:公孙主治:对脾胃虚弱或虚寒胃痛最为适宜。(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穴意:中脘、内关、足三里称为胃病三要穴。若单独使用,公孙穴的疗效最好。一般针后即可止痛,这个穴位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刺是较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穴通脾胃两经。同样,公孙穴处于足底反射区的胃部。六:尺胃主治:胃痛及一切胃病。凡是胃痛者均可在此处找到压痛或条索状物等反应点。穴意:从尺肤诊看:“中附上……尺外以侯胃”定位:本穴为作者发现的治疗胃病的一个穴位。位于上肢太渊与尺泽连线的中点,即孔最下1寸处。七:脐胃主治:对胃痛和各种胃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发现胃病患者在脐胃都有压痛点或可以按及动脉的搏动。定位:脐胃在肚脐左上方(相当于时钟的1—2点处)0.5-1寸压痛点处,因为是脐部又可治疗胃病,所以叫脐胃。第二章:腹痛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腹痛。腹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腹痛包括上腹部的疼痛如胃脘痛,狭义的腹痛则不包括胃脘痛在内。一:足三里或中脘主治: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的疼痛,即胃脘痛。二:上巨虚主治:脐周疼痛,以双侧天枢穴为中心的疼痛,属大肠病,应取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此种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肠炎。只针上巨虚即可,也可配合天枢一起应用。三:下巨虚主治:脐下疼痛,特别是以关元为中心的腹痛,属于小肠病,应刺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脐下腹痛只针下巨虚就有效,临床多配合关元、太溪穴用补法,效果好。四:曲泉主治:肚脐下腹部两侧叫少腹,是肝经所过的地方,如果两侧或一侧少腹疼痛,多与肝经有关。都可以针刺肝经的合穴曲泉。在临床上可配阿是穴一起应用。穴意:《肘后歌》:脐腹有病曲泉针。妇科病人可见两侧少腹疼痛,但也多是以左侧少腹为重,此与肝气行于左有关。凡是左侧有病痛,许多都与肝有关。常规治疗无效时,结合脉症,此类病人多是胀大于疼,多有走窜或起包块,伴心烦,左关脉大于其它部位,每遇生气时加重者,属肝郁无疑,当从肝诊治,可针可药。第三章:膈肌痉挛俗称“打咯”,中医称“呕逆”。本病在临床中常见,轻重差别大,轻者偶然发作,常自止,重者则并见于其它急慢性疾病以及癌症、中风等危重疾病中。常顽固难愈,称“顽固性呃逆”。嗳气为饱食之息,多见于饱食后,声长,嗳气后人多舒适;呕逆急促而短,病人多无法自制,呕逆同时可伴腹部或身体抖动不适。胃居膈下,胃气上逆动膈就会呃逆。中脘、内关、足三里再加上治隔的膈俞,可以治疗大部分呕逆。《灵枢》记载3种常用治疗呕逆方法:“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用通关散(猪牙皂研末)嗅闻后,打喷嚏呃逆止。临床常用治疗呕逆穴位:一:攒竹主治:对偶发的较轻的呕逆效果好。治法:让病人端坐,用双手拇指重按双侧攒竹穴,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揉5-10分钟,一般呃逆当即停止。对于一些顽固性呕逆或因器质性病变引发呕逆者,可按压攒竹穴稍下的眶下缘,效果比攒竹还好。二:翳风主治:如果按压攒竹无效,可按压翳风。治法:按压时,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连续按压约5分钟。三:太渊主治:对于肺胃气逆之呕逆疗效甚佳。穴意:《灵枢》:人之哕者,何气使然?……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四:乳中乳中或乳根深处正是膈肌所在,多书记载呕逆不止灸乳下或乳根穴有奇效。同样期门穴治疗肝气上逆动膈之呕逆效佳。五:中魁主治:主要治疗噎膈、反胃、呕吐、呃逆等。定位:经外奇穴,位于手背,在中指近端指关节的中点,有降逆止呕止呃作用,一般多用灸法,也可针刺。六:太溪主治:肾虚冲气上逆动膈引起的呃逆。(哕之标在肺胃,哕之本在肾。)第四章:急性胰腺炎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炎症。临床以急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一:地机中医脾脏与西医胰腺关系密切,地机为脾经郄穴。本证急迫,可临时缓解疼痛症状,医院就诊。第五章:支气管哮喘因过敏或其它非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的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中医属于“哮证”、“喘证”范畴。病位在肺,病本在肾。病因病机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发作期临床证型有寒哮、热哮两大类,缓解期则可分为肺虚、脾虚、肾虚三型。一:孔最孔最为肺经郄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针刺本穴有平喘救急之用。二:鱼际主治:鱼际五行属火,有通达肺经阳气之功,对于寒邪束肺,气管痉挛的哮喘用之最宜;对于肺经火热引发的哮喘,亦可收泻火止喘之效。以上两种情况哮喘,单用鱼际即有良效。若肺气虚,当加太渊;阳气虚或肾不纳气者,宜配太溪。三:神阙以拇指按压神阙穴,每次下,每日1次,连续2-3个月,可补益人体的元气,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也可在肚脐拔罐。方法:拔罐5分钟即将罐取下,再拔5分钟再取下,连拔3个5分钟为1次,每日拔罐1次,坚持拔2-3个月,可改善过敏体质。以上方法不仅对过敏性哮喘有效,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也有效,关键是要长期坚持,至少需要2-3个月,时间短了难以取效。第六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和痉挛,心肌发生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综合症。疼痛的性质带有一种压迫和紧迫感觉的持续性闷痛,常伴有窒息感,有时可有濒死的恐惧感,伴面色苍白、冷汗等。发作的诱因最常见是体力劳动,其次是情绪激动。疼痛多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病位在心或心包,所以疼痛的部位多在心包的募穴膻中穴的深处(胸骨后疼痛);甚则疼痛出现于心的募穴巨阙穴处(上腹部),并沿手少阴心经或手厥阴心包经放射(左臂的前面内侧到达小指与无名指,有时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咽部及下颌部)。一:内关主治:心痛等一切心病。《灵枢》: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穴意:五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内关亦通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二:至阳主治:心痛、心绞痛和胃脘痛效果是最明显的。穴意:一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二是寒主收引。有寒故痛也,心绞痛首当温通阳气,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穴又为阳气至盛之处,所以按压至阳穴可温通心阳,散寒解痉,阳气通阴寒散,则绞痛自止。第七章:慢性胆囊炎常见症状是右胁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感,多呈胀痛或闷胀感,可向右肩部放射,症状在多食油腻及情志不畅后发作或加重。腹部B超可以确诊。属中医胁痛范畴,病位在胆,与肝胆经有关。一:阳陵泉或胆囊穴胆囊穴在阳陵泉下2寸,虽是奇穴,也在足少阳胆胆经上,主治各种胆囊病症。阳陵泉则是治疗胁痛的要穴。《医学入门》:胁痛只需阳陵泉。治法:在阳陵泉及其下方找压痛点,哪儿压痛明显,就在哪儿针刺。《灵枢》的观点,压痛点是人人有异的,只要出现在阳陵泉穴的附近,就是胆的下合穴阳陵泉的所在。这是合治内腑。二:丘墟透照海丘墟是胆的原穴,五脏六腑的病,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胆囊炎是胆腑的病,自然也就可取丘墟了。历代医家均用丘墟治疗胁痛。《针灸治痛》:用丘墟治疗胁痛的方法是丘墟透照海穴,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胁痛有明显效果。用上穴治疗时可配合支沟、日月、胆俞等穴。第八章:痛经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或腰部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甚至昏厥。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为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已婚未孕者。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痛经主要与肝脾肾有关,常规针灸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三阴经穴,疗效不理想,远不如调节冲任督脉直接作用于胞宫速效。一:十七椎主治:特别是对寒凝血瘀的痛经,用之最宜。定位:本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位于腰阳关与命门之间。二:神阙治疗痛经采用脐疗疗效颇佳。从理论上讲神阙穴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病症。痛经针刺次髎、地机疗效亦颇佳。第九章:急性扁桃腺炎主要病症是咽喉疼痛,可伴有发热,口腔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本病属于中医“乳蛾”、“咽喉肿痛”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咽通于胃,喉通于肺,咽喉为肺胃之系,虽然病在咽喉,但病却在肺、胃。多由于风热或肺胃之火上攻所致。针刺效果很好。一:少商凡是五脏实热证都可取井穴点刺放血。急性扁桃腺炎临床上有两种情况:一是风热毒邪客于咽喉;二是过食辛辣烟酒等,胃热火毒上攻咽喉。前者病在肺,后者病在胃。点刺少商不仅可散肺经之风热毒邪,还可清胃肠腑热,对急性扁桃腺炎有良效,针刺出血后疼痛立即减轻。治法:点刺同侧少商穴,挤血10余滴,疼痛立止。并嘱多喝水。二:商阳如果是过食辛辣烟酒等,胃热火毒上攻咽喉导致可取商阳穴点刺出血。上述两个穴位治疗注意以下几点:1)点刺前宜先用手分别沿拇指和食指向末端快速推挤血液数次,并用手捏紧,使穴位处充血;2)点刺时多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要快、准、点刺的深度要适当,以能挤出较多的血液为度;3)出血的原则是“血变而止”。血色越深,说明热毒越重,出血以血液颜色变为正常为度。没有变为正常还需要再次治疗。4)后嘱患者多饮水,忌食辛辣及牛羊肉等温性食物。5)一般情况下只是点刺即可,若已化脓,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或抗菌素。第十章:养生保健《素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养生保健,人要想长寿必须做到:一是心胸宽,精神愉快,心境安然;二是生活极具规律。达到内心静而不止,外体动而无过。精、气、神是人之三宝,三者密不可分。常需要如下穴位:一:足三里保健要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是调理胃气的第一要穴,此穴多补法。胃为水谷之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和胃气在养生保健中极为重要。“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二:涌泉人的衰老与肾气有关。涌泉是肾经的井穴,为肾经脉气所发之处,是调补肾气的要穴。历来亦作为养生保健要穴。用于养生多以指代针按揉涌泉穴。三:太溪肾经原穴,是补益肾气的要穴;养生保健作用与涌泉同。针刺较涌泉方便,对肾气虚衰尤为适宜。四:气海是元气之海,是元气汇聚之处。调整元气不足者是最好的。五: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元气之关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通过调理元气和肾、脾、肝三脏而实现,关元保健多用灸法。六:神阙多用灸法,最好以指代针,晚上睡前仰卧,用拇指指腹按压,按压数秒再抬起,反复次以上。第十一章:时间性病证有些疼痛和疾病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这就要用到子午流注了,这类疾病的诊治分二个步骤:一:明确发作的时间,找出责任经络。二:针刺责任经络上的输穴(“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十二经脉流注时间及其输穴: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戌19-21,亥21-23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1、肺寅,即寅时(凌晨3点-5点),此时肺经当令,是人体阳气的初始,也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的开始。此时不要急于起床,这样有助于阳气的生长,为白天的劳作打好基础。2、大卯,即卯时(凌晨5点-7点),此时大肠经当令,曙光初放,是起床的最好时机。先伸展肢体,接着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一会儿,并做一些养生保健的小动作,如叩齿、搓面、转肩、指弹后脑等等。然后起床洗漱,洗漱后马上喝一杯温开水,以助排便。3、胃辰,即辰时(上午7点-9点),此时胃经当令,胃液分泌旺盛,是享受早餐的最佳时机。早餐应注重营养搭配,提倡清淡、稍饱。4、脾巳,即巳时(上午9点-11点),此时脾经当令,阳气最盛,可以做适量的体能锻炼,做到锻炼有道,锻炼有度。5、心午,即午时(上午11点-午后1点),此时心经当令。午餐时间,讲究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可先喝点汤,然后再吃饭菜,七八分饱即可。饭后漱漱口,可以午睡一小时左右。6、小未,即未时(午后1-3点),此时小肠经当令,可看书、学习、下棋、打牌、做家务。喝一杯茶,以帮助肠道吸收。7、申膀,即申时(午后3-5点),此时膀胱经当令,应注意多喝水,让小便通畅,切忌憋尿。此时是学习和做兴趣事的最佳时间。8、酉肾,即酉时(午后5-7点),此时肾经当令,气血走足少阴肾经,为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粥、少量、清谈。晚饭后少休息片刻,然后洗漱一下。9、心包戌,即戌时(晚上7-9点),此时心包经当令,可上上网、看看电视。睡前用热水泡脚,不少于20分钟。10、亥焦,即亥时(晚上9-11点),此时三焦经当令,气血灌注三焦经。提倡排除杂念,静心安神,以养元气。屈膝而卧,渐渐入梦。11、子胆,即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此时胆经当令,必须熟睡,不可熬夜。人的阳气是在优质睡眠中得以蓄积。12、丑肝,即丑时(凌晨1点-3点),此时肝经当令,肝脏在解毒造血。良好的睡眠状态是最好的养肝、保肝之法。各经对应腧穴位置:足临泣(胆),太冲(肝)太渊(肺),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大陵(心包),中渚(三焦)三间(大肠),太溪(肾)后溪(小肠),束骨(膀胱)输穴治疗时间性疾病要点:一:最好是在疾病发作前30分钟治疗,并留针至发作时间已过,其间每5-10分钟行针一次,其它时间治疗亦有效,总之,越接近发作时间治疗效果越好。二:如果有明显虚实表现,则要根据输穴的生克补泻来治疗。更多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