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抗炎
结肠炎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而辞职。安倍晋三公开表示:“我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治疗。”据了解,安倍晋三17岁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已经被它折磨了50年。年,安倍曾因此辞职了一次。
结肠炎究竟是种什么病?治不好吗?有必要为了它而辞职吗?
1.结肠炎概述
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症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的感染,遗传、免疫、应用抗生素及放疗等因素。
(1)我国炎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溃疡性肠炎约为11.6/10万,克罗恩病约为1.4/10万,克罗恩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溃疡性结肠炎则男性高于女性,多发于青春后或成年初期;
(2)感染性结肠炎全年散在发病,春秋季可引起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3)超过75%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会发生急性放射性结肠炎,5%-2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2.结肠炎分类
(1)炎症性肠病
与免疫相关,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肠炎、克罗恩病、未定型结肠炎。
(2)缺血型肠炎
结肠某肠段血供减少,不足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将引起缺血性肠炎。
(3)伪膜性肠炎
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临床常见于抗生素治疗,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
(4)感染性肠炎
①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引起的道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②急性阿米巴痢疾:由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引起,可排出暗红色果酱大便。
(5)治疗相关肠炎
①化学性结肠炎:向肠内注入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结肠粘膜损伤。
②放射性结肠炎: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引起的结肠放射性损伤。
(6)不明原因的肠炎:
显微镜下结肠炎,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
3.结肠炎病因
(1)基本病因
①炎症性肠病与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因素相关;
②缺血性肠炎由肠供血不足引起;
③假膜性肠炎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抑制了肠道的正常菌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迅速繁殖后发病;
④感染性结肠炎由于感染各种细菌、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⑤化学性结肠炎与刺激性化学物质灌肠有关;
⑥放射性结肠炎由盆腔或腹部肿瘤放疗引起。
(2)诱发因素
①饮食不当;
②过度疲劳;
③精神刺激;
④其他部位感染等。
4.结肠炎典型症状
(1)炎症性肠病
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粘液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腹痛;
②克罗恩病症状:多见右下腹痛、腹泻、便血、乏力,严重者发热、营养不良、肛周病变。
(2)缺血性肠炎:
左下腹突发绞痛,排便紧迫感,24小时内排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血性腹泻,腹泻通常先于便血出现。
(3)伪膜性肠炎
腹泻、伴有下腹疼痛,症状多见于抗生素治疗4-10天或者停用抗生素1-2周内。
(4)放射性肠炎
①急性: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包括不限于便血、便急、便频、腹泻、粘液粪便、里急后重、肛门疼痛。
②慢性:主要表现便血,可合并便急、便频、便秘、粘液粪便、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
(5)化学性肠炎
与炎性肠病、感染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相似。
5.结肠炎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降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可能反应活动性的消化道出血;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光或CT检查用于排除急腹症,判断结肠是否存在异常;
(3)病理学检查
可提供有关病因及损伤程度的信息;
(4)特殊检查
①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肠内粘膜红斑、溃疡及出血,并能取活检样本。
②粪便检查:用于发现感染性肠炎的微生物。
6.结肠炎治疗
(1)急性期治疗
①结肠炎患者由于严重腹泻易脱水、体内电解质失衡,需要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②便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可以输血;
③低蛋白血症需补充白蛋白。
(2)药物治疗
①炎症性肠病
氨基水杨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用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活动期;
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时或维持治疗;
生物制剂用于经激素及免疫后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者。
②缺血性结肠炎
停用可疑的缩血管药物,在控制原发病金额去除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补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中重度者可加抗生素。
③伪膜性肠炎
停用相关抗生素,严重者给予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抗生素(包括甲硝唑、万古霉素等)。
④感染性肠炎
医生根据粪便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查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⑤放射性肠炎
采用局部保留灌肠,使药物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常用:抗炎药物,类固醇激素、硫糖铝、短链脂肪酸。
(3)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如合并肠梗阻、肠穿孔、严重肠坏死、肠瘘、反复大量肠出血、结肠癌等并发症者需手术。
(4)一般治疗
①伴有营养不良者,主张高糖、高蛋白、低脂饮食,少渣饮食可以减少排便次数,病情严重者应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②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③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5)前沿治疗
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需要停用所有抗生素。
7.结肠炎预后
(1)炎症性肠病是慢性终身性肠道炎症,反复复发;
(2)缺血性结肠炎预后取决于病变范围和合并症情况,超过一半可自愈,症状一般在48-72小时内缓解,1-2周后完全恢复正常,重度患者需1-6个月的修复时间;
(3)伪膜性结肠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病死率可达16%-22%;
(4)感染性结肠炎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5)急性放射性结肠炎患者可自愈,慢性放射性结肠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8.牛樟芝对结肠的保护作用机制
牛樟芝,中国台湾特有的药用真菌,两百年前的文献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药用价值家喻户晓,功效多,主治范围广,具有护肝、抗癌、抗发炎、调整免疫力,降血脂等功效。樟芝作为药用已有几十年,最早是被台湾原住居民用来治因饮酒过量而造成的各种肝脏方面的疾病,被他们视为“森林中的红宝石近几年得到科研工作者和大众的了解重视,并逐步成为治疗人类疾病和保健的新星。
研究表明,牛樟芝对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如下:
牛樟芝可以显著降低外周血及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9比例,且下调外周血及结肠黏膜中IL-9,TGF-β以及IL-4的蛋白及mRNA表达,发挥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达到调控结肠炎的效果。
9.联合推荐—活菌优多
益生菌有着不可替代的健康功效。益生菌对于肠道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1)改善便秘、腹泻。
①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便秘与腹泻。
②以活菌的方式进入人体肠道,并通过协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通过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降低腐败物质的产生,减少肠道毒素,从而保证了肠道机能的正常。
(2)缓解乳糖不耐,促进营养吸收。
益生菌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当中的消化和吸收。
(3)增强免疫力。
①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的有害菌的生长。
②益生菌可定植在肠黏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可以阻碍致病微生物的定植,以此来增强人体免疫力。
(4)生成重要营养物质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维生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