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要不要去做检查小小预警别忽视,

文章来源:缺血性肠炎   发布时间:2016-10-10 14:27:30   点击数:
  节目预告

进入秋天,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嘴唇干燥、鼻子“冒烟”、嗓子干疼等“秋燥”症状又开始冒头。而且还有一种症状很多人不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便秘。今天下午3:00播出的《活到岁》节目,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姚健风,讲述便秘很常见,为什么医生还是要求病人做一系列检查呢?欢迎收听。

便秘的表现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便秘很常见,为什么医生还是要求病人做一系列检查老年人慢性便秘确实常见,而且患病率继续随增龄增加,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0岁以上可达30%,在接受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便秘除了功能性以外,还可以由器质性疾病引起。比如:大肠癌、肠梗阻、肠结核、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表现为便秘。有时多种肠道疾病临床症状很相似,从症状上很难辨别到底是哪种疾病引起。所以医生在病人就诊时会经常问排便习惯有没有变化,胃口、体重有没有减少。以下情况医生会比较警惕,会要求病人做相关检查,我们也称之为报警症状。报警征象:便血或粪隐血试验,贫血,食欲,体重变化,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等。同时要了解患者有无肠息肉和肠癌家族史。大便隐血,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检查,肠镜检查是明确肠道是否存在肿瘤及其他疾病最直接的手段。但要根据病人身体情况能否耐受肠镜检查决定。为什么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老年人器官功能随增龄衰退,肠道功能也在衰退,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也会延长,老年人与排便相关的肌肉功能(膈肌、腹肌、提肛肌和结肠平滑肌收缩能力)随年龄增长普遍下降,肛门括约肌松弛现象加重,排便动力不足;另外,盆底结构的老化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便秘高发的原因之一。饮食因牙齿不好纤维素摄入减少,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进而影响结肠传输时间、肠蠕动频率以及粪便量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饮水少,肠道内水分减少,可以造成粪便干结及粪便量减少而发生便秘。活动量减少(坐轮椅、卧病在床、躯体移动障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过多的水分被吸收,结果导致大便干结,诱发和加重便秘。另外老年人患病多,用药多,比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系统的帕金森病、中风等、低钾、低钙,及相关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肿瘤止痛药、镇静药、抗震颤麻痹药、抗抑郁药、钙片、利尿剂等。便秘的分类及分型分型:慢传输型、排便障碍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

分类:功能性、药物性、器质性。

长期便秘的危害性1)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因便秘排便时费时费力,腹压增高、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2)“粪石性”肠梗阻:粪便长时间停滞大肠内,水分被吸收,粪块变硬,甚至形成“粪石”,可堵塞肠腔导致肠梗阻。3)诱发或加重痔疮、直肠脱垂:便秘者排便用力屏气,直肠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静脉淤血形成痔;原有痔疮者,则会因便秘而加重。老年人盆底组织薄弱,慢性便秘,导致腹内压长期增高,诱发或加重老年人直肠脱垂(即脱肛)。4)增加结肠癌风险:便秘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明显延长,以至使粪便中各种致癌物质浓度升高,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老年人患结肠癌的风险。5)结肠黑变病:长期便秘及经常应用蒽醌类泻药者,易发生结肠黑变病。6)诱发缺血性结肠炎:慢性便秘增高肠腔压力,减少肠黏膜血供,增加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是老年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精神心理障碍:慢性便秘可导致患者坐立不安,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焦虑、抑郁,因此影响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便秘如何正规治疗首先要对病人的便秘情况做相关的了解。比如有无报警症状、存在什么疾病、在用什么药物,这些药物中有没有影响排便的,还要问相关的饮食、饮水况、活动量情。对器质性便秘应及时处理相关疾病,对药物相关性的便秘尽可能做相应的药物调整。慢性便秘的处理:1)生活方式调整(1)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是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基础,因此,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的摄入(≥25g/日)。国人膳食纤维摄入少在10-15g/日获取膳食纤维的方法:①鲜、嫩的蔬菜瓜果富含可溶维生素和水分,是慢性便秘老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市售的菊糖粉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可溶纤维,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补充剂。(2)足够的水分摄入: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以ml-ml为宜,每次5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3)合理运动: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全(不跌倒)、不觉劳累为原则。避免久坐,对卧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几步都是有益的(4)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培养良好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2)药物治疗(1)容积性泻药:主要是指膳食纤维如麦麸、葡甘聚糖胶囊(通泰)。容积性泻药在肠道内不被吸收,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使粪便变得松软,从而易于排出。(2)渗透性泻药:常用药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以。药物口服后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加,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一般可长期服用。(3)刺激性泻药:包括比沙可啶、蓖麻油、蒽醌类药物(如大黄、番泻叶、麻仁丸,龙荟片、通便宁片等中成药),这类药物通便起效快,价格便宜,临床运用广泛。通过刺激结肠蠕动,刺激肠道液体分泌,促进排便。短期内服用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引起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仅建议短期或间断性服用。蒽醌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其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仍存在争议。(4)润滑性药物:包括甘油、液体石蜡,可以口服或灌肠,具有软化大便和润滑肠壁的作用,使粪便易于排出。(5)促动力药: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粪便乡下转运。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临床都在运用(6)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肠道内微生态,促进肠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可作为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辅助治疗。3)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反复训练患者排便时腹肌、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促进排便,尤其适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znm.com/jbcs/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