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讲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是大肠湿热病之三个阶段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是大肠湿热的三个阶段,为使大家能够更加细致了解病因,病理及其治法用药,我将此分为三讲。一结肠炎西医对此病之论述: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根据不同病因,结肠炎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而以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病因: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神经精神因素常见症状:腹泻,腹痛,便秘,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临床表现:1.腹泻黏液便及脓血便,轻者每天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腹痛轻度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涉及全腹痛,排便后缓解的规律。3.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4.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
中医对此病之论述:西医所说的结肠,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肠,结肠炎是西医的病理名词,对中医来讲,此病就是大肠湿热。病理分析:此病之成多因饮食偏嗜甜食,肉食,水果,土豆,粉条,玉米等酸性食物,致脾胃先行中湿,久则湿裹脾土而下,累及脾胃虚弱,湿热之邪乘虚内客大肠所致。湿热内客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痢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若饮食偏嗜肉食生热之品,则热炽肠道,肛门灼热水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黏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濡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治法及用药:此病之治有二,其一,若腹泻,腹痛,治宜清化湿热为基准,常用药为白头翁止痢片治之。其二,若便秘,为湿热之热重,当以羊蹄根为核心用药来配方。食疗辅助:大忌荤腥油腻,甜食水果,而宜以薏仁,扁豆,红豆为基准熬稀饭喝,菜品以绿色苦味蔬菜为准,饮料以茶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