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啦!“冬病夏治”的大幕拉开。“冬病夏治”具体指什么?对哪些疾病有效果?能自行操作吗?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错过如何补救?
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在夏天调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体内也存在“水的循环”,这种循环就是“精的循环”。人体内扮演“太阳”角色推动精的循环,实现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是“阳气”。阳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阳来自于父母,后天之阳通过药物等补给。
人体阳气与太阳一样,无论男女在成年后均如抛物线般逐渐减少,并且现代人感寒涉水、嗜食生冷、贪凉、作息不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加速了阳气的损耗,导致体内寒饮、痰湿积聚不散,从而出现如虚寒性哮喘、慢性腹泻、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等的寒性疾病,这类疾病在阴寒较盛的冬季发病或者加重,此所谓“冬病”。
中医理论对这类冬病的治则是“寒者热之”,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热之”治法的记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和“长夏胜冬”,就是现代所说的“夏治”。
因此,“冬病夏治”指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一般来说,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可应用于其它系统的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等,只要中医辨证属虚寒均可进行“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运用最多,内取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
冬病夏治适应哪些症状“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体虚鼻炎发作者。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虚寒型者)。妇科疾病:女性经期腰腹寒冷、痛经、月经不调。心内科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心系疾病。下肢慢性缺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脉管炎)、淤积性皮炎(老烂腿)、下肢静脉曲张及静脉炎、淋巴水肿、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等。
冬病夏治对哪些病有效果冬病夏治以其“寒者热之”的特性,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不足的虚性、寒性疾病。
一般而言,冬病夏治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肺系相关病症: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
(2)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
(3)其他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遗尿等。
不同的疾病有相对应的穴位处方或药物处方对症处理。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人体皮肤温湿度最大,毛孔最为开放,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因此,三伏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三伏”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中伏是7月26日,末伏是8月15日。假如错过了三伏,也可选择在当月农历的庚日时间进行治疗,也就是间隔10天/次,以达到巩固治疗的目的。
冬病夏治可在家操作吗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针刺等。其中,最适宜自行操作的是艾灸。
医院或药店购买艾条,点燃后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以能耐受、不烫伤为度,每周2次~3次熏灼肚脐(神阙穴)、小腿外侧的足三里或足心处的涌泉,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敷贴、针刺等疗法对穴位定位操作有较高要求,不建议自行在家操作,需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它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网上购买天灸贴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贴敷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首先,天灸疗效虽好,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其次,穴位的准确与否关乎疗效的好坏,非专业医务人员难找准穴位。
再者,天灸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辨证结果及不同体质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穴位,患者往往没有医学知识,对中医的辨病、辨证不熟悉,治疗效果就难得到保证。
三伏天,身体最怕6件事!
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
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
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
养生攻略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①热水泡脚——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来讲,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②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还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新买来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③一碗羊肉汤,不用开药方
很多人认为牛羊肉仅是冬天进补的佳品,在夏天吃容易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对牛羊肉滋补性的一个认识误区。中国养生讲究“三因原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无论食物、药物的使用关键是在于针对体质、气候、地域来受用的。
伏天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因此,也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此外,夏季吃牛羊肉对补充营养非常必要,吃点性温和的牛羊肉,不但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还能以热制热,将冬春之毒与湿气通过排汗,排毒驱除。
④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夏天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与人们长时间呆空调房内有关。鼻塞、流涕、头痛、失眠、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的空调病的典型症状。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是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从火热的室外一下子进入阴凉的室内,人体自身很难迅速调整,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表现为头晕、易倦、全身不适、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⑤三款冰粥,过伏天
荷叶绿豆粥
这道冰粥具有祛暑清热、和中养胃的功效,老少皆宜,特别适于伏天食欲不振、发热口渴的少儿食用。荷叶绿豆粥以荷叶、绿豆、粳米、冰糖为原料,做法是:绿豆用水泡发后,另用水将绿豆煮开花,制成绿豆汤;粳米煮成稠粥,半熟时加入绿豆汤、冰糖,搅拌均匀,一起煮开;粥熟后,取荷叶1张,趁热盖在粥面上,待粥变凉并呈淡绿色,即可食用。
水果冰粥
在众多食物中,水果是最具美容养颜作用的,而夏季本身就是水果生产的旺季,所以苹果冰粥、西瓜冰粥、香蕉刺梨冰粥……这些时下流行的水果冰粥不但具有凉爽祛暑的效果,更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制作香蕉刺梨冰粥的方法是:香蕉去皮,切成丁块,刺梨捣烂去渣,或刺梨煮汁去渣,加入煮开的米粥里,再加入红豆粉、冰糖,制熟晾凉食用。
山楂冰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后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适时取出食用。喜欢冰
粥“冻”人的年轻人,还可在晾凉的粥里加入碎冰。
“冬病夏治”是否适合所有人群以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天灸穴位敷贴为例,一般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更适合。因为幼童皮肤娇嫩,且不能很好表达自身感受,要谨慎使用。
此外,“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均属于温热、辛温类型,对于平素有湿热、阴虚、火热的人群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火上浇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