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需要外科介入吗?外科医生能做些什么?听李教授一一道来。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医院协办的第三届东方外科大会、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学术年会、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年会、第十届新华外科论坛已于在11月2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圆满结束。在23日下午胃肠外科论坛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的李幼生教授做主题为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的学术报告。李教授从病例入手、病理机制出发解读了放射性肠病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式,并对外科治疗手段以及时机进行了分享。李幼生教授从一个病例开始患者,女,62岁;
于.4因无痛性阴道出血诊断为宫颈癌,因丧失手术指征立即化疗,2月后开始规律放疗;.7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症状);
.2患者开始频繁解黑便,并感腹胀腹痛及肛门疼痛;
.6肠镜:直肠及乙状结肠粘膜散在血管畸形,遂内镜医师在肠镜下予以氩激光、钛夹止血。
但患者便血症状仍无好转,每月输血约10U红细胞悬液血红蛋白维持于60-70g/L;
.12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加重,每日小便约15次且尿量明显减少;肾脏超声显示左肾盂积水。
如何诊断?该患者为宫颈癌放化疗后、慢性消化道出血状态,目前直肠炎诊断成立,膀胱炎且放射性膀胱炎首先考虑。另外针对患者左肾盂积水情况,考虑存在左输尿管积水。因此,该患者的诊断应为:宫颈癌放化疗后,消化道出血,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左肾盂积水,左输尿管梗阻。若以盆腔放射病高度概括,可更改诊断为:宫颈癌放化疗后,盆腔放射病。有学者认为:
将放疗引起的盆腔内所有组织的损伤定义为盆腔放射病更为妥帖,这一概念概括了盆腔放疗后消化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骨骼、神经、血管及淋巴的病变。
但若仅就单一系统而言,放射性直肠炎可以针对性地概括放疗对直肠的损伤,也被学界所认可。
放射性肠炎的分期及治疗手段放射性肠炎(RP)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一般在放疗过程中或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的损伤称为急性放射性肠炎(ARE),在3个月或6个月后出现的直肠损伤为慢性放射性肠炎(CRE)。ARE具有自限性,当终止放疗后症状即可改善。急性期治疗以抗炎、补液、止泻等内科治疗为主;大部分CRE也具有自限性,若症状较轻且不影响生活治疗则不需要任何治疗,当症状加重可行内科保守治疗。但当患者出现直肠梗阻、难以控制的直肠出血、穿孔和肠瘘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同时,也要哪治白癜风最好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