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秋冬季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知识吧!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手足口的预防:1.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3.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发热咽痛,咽峡部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疱疹,主要出现软腭,需要压着舌头才能看到,手部、足部没有疹子。而手足口病为红色的皮疹,在手掌、足底、舌面、硬腭均出现皮疹。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愈后良好。传播途径:1.以粪口或肠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秋季为高发期;2.以呼吸道进行传播;3.通过虫媒传播;4.若成人身上携带致病病毒,通过亲吻、接触孩子,有造成传染(并非主要传播途径)。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的食品摄入。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三、流感和普通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主要症状: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传播途径: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2.普通性感冒主要症状: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传播途径: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预防(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四、水痘
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水痘的预防: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换洗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澡。3.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童接触病人。4.可接种对易感儿童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5.流行期间幼儿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五、麻疹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传播途径: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麻疹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传播途径: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七、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感冒、呕吐、腹泻,起病即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发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疾病。秋季腹泻的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2.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3.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4.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5.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八、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易在春、夏或秋季流行,传染性极强,从几个月的婴儿至七八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一旦患病,一两周内就会传染给全家、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接触到的人群。主要症状: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可有1~3天的潜伏期,病毒性的可长至5~12天。2.主要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睛发红,大量的黏液脓性或浆液性“眼屎”,眼睑水肿,角结膜充血,简单来说就是:又红又肿。传播途径:由于细菌和病毒易于繁殖,通过与患眼接触的毛巾、玩具或公共浴池、游泳池而相互传染。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预防:1.准备孩子专用的毛巾等用品,并定期消毒更换。2.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禁止用脏手揉眼。3.如果要去公共浴池游泳,记得给孩子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4.请务必远离红眼病患者及其使用过的物品!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我们幼儿园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在幼儿园我们这样做
1.做好晨检工作
严格按照“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制度,做好五大器官的检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