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我院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放疗的过程,避免因患者资料不全延误治疗,同时也为了保证精确及高质量的放疗,现将放疗科放射治疗的流程介绍一下:
1、制定治疗方案
携带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术前、术后)到放疗科,由放疗科医师依据患者资料及全身情况等,确定初步的放疗原则,并向患者及其家人解释为什么要放疗,放疗预期大致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同意,并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
2、体位固定
确定放疗原则后,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制作固定模具(保证每次放疗时良好的体位重复性,并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体位变动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保证准确的放疗)。
3、模拟定位
固定模具成型后,由我科医师陪同患者到CT室,用专用的定位板及模具固定好患者后,在CT下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并将扫描的图像通过网络传输至放疗科TPS(治疗计划系统)电脑上。
4、计划设计、评估优化及验证
医生根据确定的放疗原则勾画出放疗靶区(即需要放射治疗的部位)和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
物理师利用TPS计划系统设计射野及布野,设计完成后反复讨论评估,利用DVH曲线和剂量曲线图等工具评价计划优劣,最终确定最优的放疗计划。评估优化的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不超过其耐受剂量,从而保护重要器官组织的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计划完成后开始治疗前要进行位置验证(即复位)、射野验证和剂量验证,以保证治疗安全。
5、实施治疗
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且核对完全准确无误,才可实施真正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一般由2位技师共同完成,先在操作室核对治疗参数,然后在机房内进行摆位,按照标记线摆好病人,向患者交代好遇到不舒服不能耐受时可举手示意等注意事项之后就可以离开机房并关闭铅门。治疗中开启病人监视系统,密切监视病人体位是否移动,如果发现病人体位移动或发出求助信息,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做相应处理,纠正后再行照射。放疗一般1天1次,1周治疗5天(周1-5),大概4-6周完成治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次摆位为了确保以后每次治疗精确需要仔细验证,可能需要的时间会长些,但是一般都能坚持,以后治疗时间会短一些,普通三维适形放疗放疗一般几分钟到十分钟,复杂的适形调强放疗可能超过20分钟,放疗期间要注意保护身上画的各种标记,千万不能擦掉或洗掉,否则需要重新定位。
另外,放疗后的定期随访十分重要。放疗后一个月内首次随访,主要是处理放射急性反应,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以便得到及时治疗。以后,3个月、半年、1年长期随访,让医生及时监视着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有无放射性慢性反应出现,如放射性肺纤维化、肠粘连、皮肤和肌肉纤维化、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等,以便及时处理。经治的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最了解,长期找经治医生随访为好。